通过我们的沉浸式展览,探索中国道教的古老智慧与和谐哲学。
互动布局,设有冥想区、炼丹展示和传统寺庙空间。
展示道家哲学、古代典籍和互动学习站。
传统园林设计,体现道教的平衡与和谐原则。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其根源可追溯至公元前4-6世纪。最早的道教思想归功于传说中的哲学家老子,据说他生活在周朝时期。
道教最初是一种基于老子《道德经》的哲学,历经数百年演变成有组织的宗教。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道教宗教运动兴起,融入了仪式、炼丹术与长生不老信仰。道教与儒教和佛教并称为中国“三教”之一。
《道德经》的作者,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
著名哲学家,发展了道家的自发性和自然观念。
天师道的创始人,早期道教宗教运动的重要人物。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是道教民间传说的重要人物。
一切存在的来源和原则,不可描述的自然秩序。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流动。
相互依存和对立力量的平衡。
充满万物的生命力。
慈、俭、让。
顺应道和自然节律而生活。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平衡。
崇尚谦逊,减少欲望。
像水或竹子一样适应变化。
象征自然中的动态平衡与二元性。
道教宇宙观和占卜中使用的象征排列。
权力、转化与和谐的象征。
内丹术,用于长寿与精神觉悟。
与道及自然周期保持一致。
元宵节、端午节等,庆祝自然周期的节日。
敬奉神明、仙人和祖先。
数百年来,道教塑造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医学和武术。在全球范围内,道家哲学和实践——如太极、气功、风水——影响了健康运动、环境伦理和整体医学。
道教推动了中国诗歌、绘画和园林建筑的发展。其影响在传统医学、饮食实践及社会对平衡与自然的态度中得以体现。道家思想鼓励和谐共处,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认同。
道教遗产体现在建筑、文学、节日和活态传统中。对自然和谐与长寿的强调,持续激励着精神探索者和现代环保运动。
老子著
庄子著
道教经典文献的汇编
著名的道教修炼与武术中心。
拥有道观和朝圣之路的神圣之山。
北京著名的道教庙宇。
成都重要的道教庙宇。
“大自然不慌不忙,但一切都已完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