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巴厘岛与爪哇岛灵性展览

通过我们的沉浸式展览体验,探索印尼灵性中的神圣艺术、仪式与宇宙平衡。

展览设计与体验

印尼灵性展览平面图

展览平面图

互动设计,包含寺庙空间、仪式区域与传统艺术品展陈

印尼灵性展览主厅

展览主厅

传统供品、仪式物品与信息展陈

圣庙展区

圣庙展区

传统寺庙建筑,展现宇宙平衡与神圣几何

起源与历史渊源

巴厘岛与爪哇岛的灵性来源于土著泛灵传统、印度教、佛教的独特融合,以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几百年的文化交流。这一体系有两千年以上历史,在室利佛逝与满者伯夷王朝时期发展成型。

发展与形成

在爪哇,古老的泛灵与祖先崇拜与大乘佛教、后来的湿婆教融合,造就了如婆罗浮屠和普兰巴南这样的庙宇群。在巴厘,形成了与祖先崇拜和自然敬畏紧密结合的独特印度教(Agama Hindu Dharma)。

重要人物与精神领袖

Pedanda(巴厘高僧)

神圣知识、仪式与寺庙生活的守护者。

Dalang(皮影大师)

爪哇皮影戏中的讲述者与灵性引路人。

Pemangku(寺庙祭司)

主持日常礼拜与社群仪式的地方精神领袖。

基本理念与信仰

Tri Hita Karana

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三重和谐。

Rwa Bhineda

宇宙秩序所需的对立平衡。

Karma Phala

因果法则决定命运与轮回。

达摩(Dharma)

宇宙责任与顺应普世法则的正直生活。

基本原则

仪式中心性

日常供奉与仪式渗透生活各个方面。

宇宙秩序

建筑与艺术体现精神宇宙。

和谐与平衡

平衡可见与不可见世界。

社区合作

灵性通过集体努力与 gotong royong 实践。

神圣象征

Meru宝塔屋顶

多层寺庙屋顶,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

Canang Sari

每日鲜花供品,象征感恩与宇宙回馈。

Barong 与 Rangda 面具

在仪式舞蹈中象征守护与转化之力。

Wayang皮影偶

皮影戏中展现精神原型与祖先之灵。

主要仪式与典礼

Odalan

为期多天的寺庙纪念、供品、舞蹈与集体盛宴。

Galungan 与 Kuningan

庆祝善胜恶与祖先来访。

Nyepi(静默日)

巴厘新年,24小时完全静默与冥想。

Wayang Kulit皮影表演

通宵木偶剧,讲述灵性与哲学故事。

全球影响与文化意义

全球启发

巴厘与爪哇灵性启发着全球的探索者、艺术家与学者。巴厘岛被认为是活生生的印度教仪式与宇宙和谐的中心。

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如婆罗浮屠和普兰巴南,每年吸引数百万追寻印尼精神与建筑遗产的人。

社会价值观

这些传统塑造了印尼身份,通过节庆与集体仪式促进包容、艺术与社会协作。

主要文献与灵性著作

Kakawin 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

融合印尼解读的梵文史诗

Lontar 棕榈叶手稿

以棕榈叶记载的仪式、医药与灵性教义

Kejawen 著作

爪哇神秘论著,将伊斯兰苏菲与印度-佛教哲学融合

圣地与纪念碑

Pura Besakih(母庙)

巴厘最神圣的庙宇群,位于阿贡山

婆罗浮屠

世界最大佛教坛城与朝圣中心,位于中爪哇

普兰巴南

献给三位一体的宏大印度教寺庙群

Goa Gajah(象洞)

融合印度教与佛教符号的古代冥想地

铭记语录

“真正的和谐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平衡:神与人、光与影、供奉与感恩之间的平衡。”
—— 传统巴厘灵性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