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上座部佛教展览

通过我们的沉浸式展览体验,探索泰国上座部佛教的古老智慧和活跃传统。

展览设计与体验

泰国上座部佛教展览平面图

展览平面图

互动设计,设有禅修厅、佛像展区和寺庙建筑展示

泰国上座部佛教展览主厅

主展厅

融合泰国传统寺庙元素、禅修空间和文化文物

神圣佛教花园

菩提神圣花园

传统泰寺花园,种植菩提树,象征佛陀觉悟

历史起源

上座部佛教,被称为“长老的教义”,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佛陀圆寂后不久的印度。公元前3世纪经由斯里兰卡传入东南亚。在泰国,上座部佛教于13世纪素可泰王朝时期成为主流传统。

兴起与发展

泰国早期王朝从斯里兰卡引入上座部佛教,逐步融入王室与社会体制。寺院教育、寺庙建设和巴利三藏译为泰语加强了其影响。如今90%以上的泰国人自认为是上座部佛教徒。

主要人物与领袖

兰甘亨国王(13世纪)

在素可泰推广上座部佛教为官方宗教。

阿姜曼·布里达塔尊者

泰国森林禅修传统的杰出领袖,强调禅修与简朴。

阿姜查

现代禅修大师,Wat Nong Pah Pong国际僧团创始人。

基本理念与信仰

四圣谛

苦、集、灭、道——苦的真相、原因、止息与解脱之路。

八正道

伦理行为、心智修炼与智慧的指南。

业力与轮回

行为决定经验与未来的转世。

功德积累

通过布施、德行和心性修养积累善业。

基本原则

道德行为(戒)

以道德和纪律生活。

心智修养(定)

禅修与正念的实践。

智慧(慧)

对无常、苦、无我的深刻理解。

僧团(僧)

僧侣与居士在修行路上互相支持。

神圣象征

菩提树

象征佛陀觉悟。

法轮

代表佛陀的教导。

莲花

纯净与心灵潜能的绽放。

主要仪式与庆典

供养与供奉

每日寺院仪式,向佛像供奉花朵、香和食物。

托钵行脚

僧侣每天早晨向居士化缘,实践谦卑与布施。

卫塞节(佛陀日)

庆祝佛陀诞生、觉悟和涅槃。

禅修营

密集禅修和正念训练期。

全球影响与文化贡献

全球影响

泰国上座部佛教是世界上最广泛实践的佛教传统之一。泰国禅师与修行法门推动了正念和内观禅法在西方传播。

文化影响

上座部佛教塑造了泰国的价值观、节日、艺术、建筑和法律。促进了社区精神、慷慨和对长辈及导师的尊重。

地理分布

广泛流行于泰国、斯里兰卡、缅甸、老挝和柬埔寨。泰国每个城镇和村庄都有寺庙,作为宗教与社区中心。

重要精神典籍

巴利三藏(Tipitaka)

律藏、经藏、论藏的教义

法句经(Dhammapada)

佛陀语录集

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

禅修手册“清净之道”

圣地与相关建筑

卧佛寺(曼谷)

卧佛寺。

玉佛寺

玉佛寺,泰国最神圣的佛寺。

素贴寺(清迈)

山顶圣寺。

大城历史公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拥有古老寺庙遗址。

铭记名言

“如果你的心像岩石一样坚定,不再动摇,在这个一切都在动摇的世界里,你的心将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 阿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