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展览

通过我们沉浸式的展览体验,探索藏传佛教的深邃智慧与慈悲教义。

展览设计与体验

藏传佛教展览平面图

展览平面图

互动式设计,设有曼荼罗区域、转经轮区和冥想室。

藏传佛教展览

主展厅

展出传统唐卡、经幡和真实的寺院文物。

神圣曼荼罗画廊

神圣曼荼罗画廊

复杂的沙曼荼罗和象征佛教宇宙的艺术作品。

历史起源

藏传佛教,又称金刚乘或喇嘛教,起源于公元7—8世纪的西藏。其根源在于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与密宗教义,以及与本土苯教的融合。

诞生与发展

藏传佛教的传入传统上归功于松赞干布国王。莲花生大师(Padmasambhava)在8世纪发挥了关键作用,将佛教教义与当地传统相融合。之后发展为四大主要宗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

重要人物与领袖

莲花生大师(Padmasambhava)

藏传佛教密宗修法的奠基人。

宗喀巴

格鲁派创始人,杰出哲学家。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世界和平与慈悲的象征。

核心理念与信仰

菩提心

普世慈悲和追求觉悟的愿望。

业力与轮回

行为决定轮回中的未来生命。

空性(Śūnyatā)

超越固有存在的真实本性。

密法修持

通过仪轨、观想和咒语来提升灵性。

基本原则

慈悲(Karuna)

积极关心一切众生的福祉。

智慧(Prajna)

对现实和空性的理解。

修心(Lojong)

将逆境转化为觉醒之道。

上师敬信

尊重和信任导师,视其为觉悟之引导者。

神圣象征

法轮(Dharmachakra)

象征佛陀的教法和八正道。

经幡

风中传播咒语与加持。

曼荼罗

用于冥想和仪轨的象征性图案。

八吉祥

包括法螺、宝伞、无尽结等。

主要仪式与法会

沙曼荼罗制作

体现无常与慈悲的仪式性艺术。

念诵咒语

反复持诵神圣音节以获益灵性。

普佳法会

集体仪式以供养诸佛并积累功德。

转经轮

通过转动转经轮传递咒语与祝福。

全球影响与文化反响

全球影响

藏传佛教已成为全球精神领域的重要力量,对西方对禅修、慈悲和幸福的兴趣产生了重大影响。达赖喇嘛是和平与宗教对话的国际象征。

文化影响

藏传佛教塑造了藏族的身份、文化与艺术。寺院是教育、医学和艺术的中心。佛教价值观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对自然的尊重。

地理分布

遍布西藏、不丹、尼泊尔、蒙古和喜马拉雅地区。印度(达兰萨拉)、欧洲、美洲、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也有大型社群。

重要经典与著作

甘珠尔

包含佛陀教义的经典。

西藏度亡经

引导死亡与转世阶段的指南。

菩提道次第广论

论述成佛道路各阶段的巨著。

丹珠尔

后代上师的注释与论著。

相关圣地与建筑

布达拉宫(拉萨)

达赖喇嘛历史上的冬宫。

大昭寺(拉萨)

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场所。

冈仁波齐山

西藏西部的朝圣圣山。

桑耶寺

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

遗产

藏传佛教的遗产包括其活跃的僧团生活、禅修、圣艺(唐卡、曼荼罗、梵唱)以及丰富的精神文献。寺院、艺术和节日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珍宝。藏传佛教在流亡中的保护推动了藏文化、音乐和精神教义在全球的复兴。

难忘语录

“我们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他人。如果无法帮助,至少不要伤害他们。”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